首页   /   资讯动态   /   研究报告   /   研究工作   /  固定收益   /   正文

“中小企业之家”分享荟——2020年上半年信用债违约概况

发布日期: 2020-07-22 11:00:00

      摘要:债券融资,一直是我国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之一。随着近几年债券发行数量的攀升,违约事件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态势。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对各行各业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企业资金链受到严创,债券违约事件也就更容易发生。本文就主要从信用债违约发行人的特征,债券类型和违约方式这几个方面来对2020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日)信用债违约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债券违约总体情况概述

  2020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日),我国信用债市场共有34家发行人的82只债券发生违约,同比2019年下降0.12%,违约总金额达到733.23亿元。上半年平均每个违约发行人名下有1.79只债券违约(不含北大方正数据),平均违约金额为11.1亿元(不含北大方正数据)。另外,上半年新增违约发行人18家,涉及违约债券有33只,累计违约金额为188.25亿元。

  图1:2020年上半年违约发行人总体和新增违约发行人每月违约数额对比

  数据来源:wind

  从每月违约总数据来看(图1),2月的违约数量和金额最高,主要是2月北大方正因进入重整程序所涉及的违约数量和规模较大,共涉及23只债券,违约总金额为366.98亿元。3月和4月新增违约事件发生较多,4月的新增违约发行人数量最多,共有8家企业(其中3家属于海航系企业),涉及违约债券10只(其中5只属于海航系企业),累计违约金额为39.97亿元。3月和4月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影响,正常生产活动无法进行,资金回流受阻,同时融资渠道受限,造成现金流断层。随后的5月,受各项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经济逐渐回暖,资金流动性加强,新增违约发行人降低到3家。6月违约数量和金额有稍许回升,根据数据统计新增违约发行人继续下降,仅新增2家,主要违约数额依旧由前期违约发行人的持续性违约造成。

  二、违约债券的主要特征

  2020年上半年,违约债券的种类涉及9种类别,以中期票据、私募债和公司债为主,分别占违约债券总数的32.92%、21.95%、14.63%。从交易场所看,违约债券的交易市场以银行间市场为主,占比为59.76%。在交易所市场中,上交所共有9家发行的25只债券违约,其中4家属于新增发行人;深交所共有8家公司的8只债券违约,其中3家属于新增发行人。

  2020年上半年的违约类型数量最多的是“提前到期未兑付”(共26只,其中23只都属于“北大方正”),这类债券均是触发了交叉违约条款而提前到期并且不能在到期日足额兑付本息,并已构成了实质性违约。总体上看(图2),32.93%的债券选择了“未按时兑付”(包括未按时兑付本金、利息或是本金加利息)而构成实质性违约,有19.51%的债券选择了“本息展期”的方式延期支付。根据数据统计,上半年一共有78%的违约债券构成了实质性违约,18%的企业选择了进行展期,仅有1只债券完成了兑付。

  图2:2020年上半年债券违约类型对比

  数据来源:wind

  三、违约发行人的主要特征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违约发行人的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共分布在19个省市,除了北京(7家,41只)、海南(4家、7只)、山东(4家、9只)三个地区数量较多,其他均在1家左右。北京和山东违约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在于债券存量较多,截止到6月30日的数据,北京和山东地区的债券存量比例为12.72%(全国最高)和5.59%,总体债券违约率并不高,相对而言,青海和海南两省的违约率就相对较高,分别是2.38%和5.07%。新增违约发行人分布在9个省份,海南新增数量最多(4家),其次是北京(3家),山东、重庆、广东均新增2家。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地区,并未出现违约案例。通过数据可见,地域因素并不是影响上半年债券违约的关键因素。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0年上半年违约发行人的总体分布同样较为分散。除了“航空”、“建筑与工程”、“综合类行业”的发行人数量分别为4家,2家,2家,其他行业均为1家。新增违约发行人主要在“航空”、“综合类行业(包含旅游、文化、房地产、酒店等)”较为集中,均受疫情冲击导致经营受创。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依旧占到较高比重(图3),34家违约发行人中一共有22家是民营企业,占比达到65%。其中,10家民营企业是新增违约人,占到新增违约发行人的50%左右。

  图3:违约发行人企业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wind

  从发行人违约前的主体评级来看,大部分的评级集中在C级以下,这也说明目前的评级机制还是能较好反应企业的信用资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图4展示数据,上半年新增违约人约72%的评级都在A级以上,共有13家,而其中AAA级的地方国有企业有2家。虽说这其中大部分A级以上企业,如海航系企业、新华联、北京桑德、三亚凤凰机场等受疫情影响严重,但疫情也可以说是加速暴露出大部分企业基本面薄弱的现状,究其内因,还是企业在管理,运营模式和对外扩张太快等内部因素所造成。对于这些评级高的企业而言,也需要时刻关注企业自身发展质量,预防信用事件的发生。

  图4:新增债券违约人主体评级分布

  数据来源:wind

  四、总结及展望

  1.优化融资环境和违约债券处置效率,并持续关注受疫情严重的行业。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扰乱了各行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经济下行,特别是对餐饮、影院、交通、旅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流动资金的稳定、偿债的能力冲击最大,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以上行业的违约率会越来越高。另外,在国内疫情好转的当下,国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全球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恢复也更加困难,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主张或将继续发酵,中国诸多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上半年宏观政策多管齐下,加上疫情防控债的持续发行,也积极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渡过难关。下半年仍需继续优化外部融资环境,做好债券违约的后续工作,推动建立到期债券转让机制,提高违约债券的处置效率。

  2.过度扩张导致企业内部资金与管理失调,从而降低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虽说上半年大部分违约发行人都将违约事件的发生归结为疫情的原因,但是深究内因,也不难发现很多企业的发展原本就呈现下滑的趋势,其中包括财务报表质量问题、前期扩充速度过快导致大量资金流出、过于多元化的经营导致业务模块之间缺少协调性等等,在这样的运营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便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则会加快暴露。

  3.继续关注民企的信用风险,高评级的国企也应该做好自我体检。

  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出民企依旧是信用风险的主要爆发点,主要还是缘于民企规模小,评级低,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导致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疫情冲击下,民企的生存环境也愈发恶劣,在下半年违约事件普遍集中高发的状况下,民企的信用风险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同时,上半年的新增违约发行人中有不少评级A级以上的高评级国有企业发生了金额较大的风险事件,这也打破了长久以来国有企业“低风险”“被保护”的固有标签,说明在风险真正来临之时,唯有拥有健康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机制,以及有效的抵御风险的防范措施,企业才能得以生存。

执笔人:李佼佼、李明明、凌丽娴

2020年7月22日

 

免责声明:"中小企业之家"分享荟是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研究人员基于市场公开信息,独立或联合相关市场机构专家进行跟踪、分析,而形成以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相关资讯内容或者报告,报告主要用于培训学员的学习参考,以补充教材的时效性。分享荟内容是以上人员基于严谨、客观与中立的视角完成的研究成果,因此报告中结论完全与深交所、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无涉,仅代表相关人员个人的观点。